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连日来,记者来到南宁市多家企业生产一线走访,各企业奋力冲刺“开门红”,加足马力搞生产,部分企业更是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提高生产效率。记者从南宁市工信局了解到,近年来,南宁市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和支持全市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优化。实体经济乘“云”驾“数”,推动南宁制造数字化转型“加速跑”的“精彩蝶变”。
数字工厂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
各自动化生产线高效率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是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的智能制造单体乳品加工厂,配备24条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更“智慧”,工人也更“省力”。
2月22日,记者在皇氏乳业智能工厂看到,一条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智慧机器人可通过机械臂自如地切换各种角度作业,将单盒奶品自动装进箱子,码垛机器人则在工厂立体库完成产品码垛,通过乳制品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升,达到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升级改造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创引领,完成了‘智能制造提升生产与质量管理水平示范’‘乳制品行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等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皇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翔介绍,通过智改数转,该企业实现了作业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的多业务协同,极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工厂被数字赋予了“智慧”后,不但生产方式会改变,生产效率也能再上一个台阶。据统计,智能工厂的投入使用,使得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30%以上,单吨制造费用降低22%,产品不良率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近40%,产能翻番,由年产10万吨提升到年产20万吨。2023年,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产值增长14.4%,2024年预计产值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传统产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
从“制造”到“智造”,一批传统产业生产企业在智能化大潮中“华丽转身”,以智能制造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轻工业科副科长翟海霞介绍,造纸产业是南宁市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南宁市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通过引进太阳纸业项目,以“收购重组+技改扩能”的方式,不仅盘活了南宁市原有低效闲置用地近2000亩,还引入了世界一流的装备技术和高档纸产品,带来了行业内实力强劲的头部企业和配套产业。
2022年,南宁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宁东部新城六景工业园区,项目一期于2023年11月份开始试产,主要生产文化纸、高档包装纸等,项目及配套产业园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0亿元,利税30亿元。
近日,记者在该项目的包装纸车间看到,偌大的车间很少看到生产人员,显得格外“空旷”。体重约1吨的成品纸卷通过传输带运送到智能仓储自动化立体仓,再通过自动化设备有序堆放,全过程都是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员干预。该项目的项目经理马云燕介绍,项目通过实施技改升级,实现了造纸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盘活资产、传统产业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
据悉,今年1月至2月,该项目订单充足。旺盛的订单需求,给予了企业“火力全开”连续生产的动力。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马云燕信心满满。“平陆运河建成后,将为我们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利好,大大便利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在物流运输的基础上实现向海发展,向海而兴。”他表示,南宁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政策等优势明显。今后,该企业将抢抓平陆运河建设等机遇,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造纸产业集群式发展。
翟海霞介绍,下一步,南宁市将以太阳纸业为龙头,招引一批造纸助剂、纸浆模塑、生活用纸、高端包装印刷等国际国内一流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积极构建“原材料及造纸助剂—木浆、竹浆、蔗渣浆—纸制品—包装印刷”造纸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横州高端纸制品产业园,实现“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南宁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企业质效的飞速提升,正是南宁市加速实施智改数转成效显著的缩影。2023年,南宁市获认定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7家、数字化车间16家,新增总数位居全区第一。成功列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南宁市工信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副科长庞伟民介绍,下一步,南宁市工信部门将以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几个方面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速实施智改数转。
在政策扶持方面,南宁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增强主动性,破除“不愿转”的问题。同时,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服务商”的联动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创新“数字贷”金融产品,消除“不敢转”的资金障碍。
此外,还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从服务机制、人才培养、智库支撑、监督保障等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提炼案例、打造样板,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破解“不会转”的难题。
|